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牡丹江站长网 (https://www.0453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基建狂魔就能准备在月球上开工了

发布时间:2021-04-16 17:12:19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下,中国航天也必须有所计划。用龙乐豪院士的话说,我们不争先,但要恐后,争当二窝(锅)头,特别要恐落在印度、日本之后! 在有点着急的情况下,如果仅仅是实现符号式的载人登月,实际上不一定要研制长征九号这样的巨型火箭。在 2010 年的任务设想中,有一

下,中国航天也必须有所计划。用龙乐豪院士的话说,“我们不争先,但要恐后,争当‘二窝(锅)头’,特别要恐落在印度、日本之后!”

  在有点着急的情况下,如果仅仅是实现符号式的载人登月,实际上不一定要研制长征九号这样的巨型火箭。在 2010 年的任务设想中,有一种使用魔改版长征 5 号登月的方案。目前已经使用过的长征 5 火箭构型,芯一级使用 2 台 YF77 液氧液氢发动机,4 个 3.35 米助推器每个装备 2 台 YF100 液氧煤油发动机。而魔改版则计划将芯一级的发动机替换为 4 台 YF100,同时捆绑 6 个2*YF100 的 3.35 米助推器。

  用现成的东西搞这样一番改造后,长征 5 魔改版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达 50 吨,足足比准备发射空间站的长征 5B 高了一倍多。使用魔改长征 5 执行登月任务时,需要实施三次发射,将为飞船提供后续飞行动力的奔月转移火箭及载人登月飞船,分别发射到近地轨道中去,在近地轨道上进行一番对接组合后,再飞向月球。

  在进行阿波罗登月任务的设计时,美国的航天人员也曾提出过这种多次发射后并在近地轨道上进行组合的登月模式。然而,当时近地轨道的对接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发射和对接次数的增多就意味着任务可靠性的下降,因此这种模式最终没有被选中。

  如今,由于载人航天国家基本都进行过空间站任务,近地轨道上的交会对接已经是一件可以熟练操作的事,因此近地轨道上的组合也不再那么不靠谱。SPACEX 的“星舰”,只有通过近地轨道上的对接和燃料填充,才能一次将 100 吨的载荷送到火星上。至于 16 台发动机的动力系统,复杂度倒也没有高得离谱——毕竟猎鹰重型火箭都搞了 27 台发动机。

  但是和任何的魔改版一样,长征 5 的“魔改”意味着这种直径 5 米的火箭的潜力已经被挖掘到了极致,把2-3 名宇航员送到月球就已经是运载能力的天花板了。虽然这样能够绕过重型火箭研制这个技术难题,让中国宇航员更早出现在月球上,但对于未来规模更庞大的任务,却几乎没有任何的扩展空间。

  当各个国家纷纷立下本世纪登月的 Flag 时,也都提出了比阿波罗登月更多的任务内容。首先,21 世纪的登月不但要将宇航员送到月球,还要建立月球基地,实现宇航员在月球的长期驻留,积累行星开发建设的必要技术。此外,除了月球之外,火星和小行星也是载人飞行的目标,因此任务开发的火箭、飞船等不但要能登陆月球,也要具备进一步飞向其他天体的扩展能力。

  在这样的技术要求下,开发重型火箭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了。用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话说,这样的选择“并非因为它容易,而是因为它艰难”。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同时,由于早先各家信誓旦旦提出的登月计划全都跳了票,也为我们的研发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和美国“争先”难度可能比较大,但至少“恐后”日本、印度甚至是欧空局、俄罗斯,倒是不用

(编辑:牡丹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