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牡丹江站长网 (https://www.0453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AI,规范竞赛,本科增负,一块屏幕……看教育改革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1-07-12 17:35:09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互联网
导读:在我国,最具国民度的话题之一,当属教育。 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每一项政策,每一份通知,都能牵动千万家庭的心。 关于教育,没有简单的问题,更没有简单的、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桩桩件件,都是硬骨头,都要死磕,都要打持久战。 教
在我国,最具国民度的话题之一,当属教育。
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每一项政策,每一份通知,都能牵动千万家庭的心。
 
关于教育,没有简单的问题,更没有简单的、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桩桩件件,都是硬骨头,都要"死磕",都要打持久战。
 
教育本身,承载着国人厚重的期待;"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一份庄严承诺。
 
2018 年,改变依然在一点点发生。治理校外培训,公布高中新课标,举行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征程,已经开启。
 
高中新课标公布 古诗文背诵篇目增加
 
高中生要背的课文增加了。
 
2018 年 1 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 ( 2017 年版 ) 》,正式公布了高中新课标。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其中,语文课标最突出。
 
变化不仅仅来自语文学科。实际上,这一新课程标准,是对教育部 2003 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修订。修订历时 4 年,组织了 260 多位专家参与。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郑富芝表示,本次修订的亮点之一是课标中首次研制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它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业质量则是对学生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
 
为了适应新高考的要求,修订版本的方案中,也把高中学习内容分成了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
 
高中课程是实现高中阶段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也体现着国家意志。专家们说,修订新课标,他们战战兢兢,十分慎重。而万变不离其宗,立德树人,素质教育,贯穿始终。
 
92 个本科专业 教学质量有了国家标准
 
它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形容为"天大的事"。
 
2018 年年初,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 以下简称《国标》 ) 。这是向全国、全世界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我国高校共有 92 个本科专业类、587 个本科专业、56000 多个专业布点。但是专业办得好不好,拿什么尺子来量?"质量为王,标准先行。专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有了标准才能加强引导、加强监管、加强问责。"吴岩说。
 
于是,2013 年 4 月,教育部委托 92 个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启动了《国标》研制工作,前后历时 4 年多,先后组织了几百场工作研讨会和征求意见会。参与《国标》研制工作的专家教授达 5000 多人,其中还有两院院士。
 
首次颁布的国标有三大特点。一是既有"规矩"又有"空间",形象地说就是"保底不封顶"。二是既有"底线"又有"目标","兜底线、保合格"的同时,也对提升质量提出前瞻性要求;三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既对各专业类标准提出定性要求,同时注重量化指标,做到可比较、可核查。
 
治理校外培训 四部委联合动真格
 
治理校外培训,是场持久战。
 
从年初就开始三令五申,到了年尾,教育部交出了一张初步成绩单——全国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 401050 所,存在问题机构 272842 所,现已完成整改 211225 所,完成整改率 77.42%。
 
今年 2 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强调要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8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系统性文件。它突出问题导向,着眼于"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提出了六方面具体措施,明确了相关任务和政策要求。
 
目前,教育部已建成全国统一的集规范、监管、举报、服务于一体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将陆续面向社会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等信息。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校外培训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仅仅迈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改革征程的重要一步"。一切任重道远,必须久久为功。
 
清理规范竞赛活动 斩断竞赛利益链条
 
一大批面向基础教育阶段的全国性竞赛在 2018 年暂时停摆。
 
2018 年 2 月,教育部发出公告,对规范竞赛管理提出了"明确管理权限、重新登记核准、严格组织实施、强化日常监管、约束结果使用、推动社会共治"等举措,查处了一些违规举办的竞赛活动。
 
9 月,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继续强调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全国性竞赛活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指出,竞赛数量要严格控制,清单之外的竞赛一律不得组织举行;要坚持公益性,竞赛一律不得收费。
 
长期以来,各类竞赛特别是奥数类的学科竞赛,让家长在疲于奔命的同时又趋之若鹜,形成了中国教育的怪圈。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校长管杰表示,基础教育的各种竞赛都纳入了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之中,斩断了相关的利益链,大大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向竞赛出手,是为了给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但从根源上看,"竞赛热"还是因为教育发展不均衡。关键还是要加大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建设力度,让老百姓在基础教育领域有更多获得感。
 
人工智能时代 高校也要 C 位出道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重任在肩。
 
2018 年 4 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对高校提出了三大类 18 项重点任务,引导高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等能力。
 
时间表已经给出:2020 年,要基本完成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到 2030 年,高校要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
 
在人工智能生态链中,高校处于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它要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截至 2017 年 12 月,全国共有 71 所高校围绕人工智能领域设置了 86 个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而教育部也提出,要增加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招生指标,要科学合理、稳步有序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我国高校要把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放在基础地位,把人工智能综合创新摆在核心地位,从而把中国的高校建成全球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这样建议。
 
本科不牢地动山摇 教育部给大学生"增负"
 
"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扭转!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这句话,一下子成了流传甚广的金句。
 
他在会议上强调的是,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高校要回归大学的本质职能,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要调整思路,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陈宝生特别指出,学生就应该刻苦读书学习。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是轻轻松松、玩玩游戏就能实现的。他还专门强调,要改变学生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曾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让学生"严出",不单是个管理问题。归根结底,高校还是要从每门课上去下功夫,保证课堂有内容、有质量。
 
2018 年 10 月,教育部又下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多份文件,专治"学生不好好学"和"老师不好好教"。这些文件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到 2035 年,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本科教育。
 
高考录取季 国家资助为贫困生兜底
 
17 岁的崔庆涛是在工地接到快递员电话的。那时,他正和父母一起拌砂浆。
 
快递员送来的是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崔庆涛一家是建档贫困户。父亲叫孩子别担心学费。"等你们几个读出来了,我们家的好日子就来了。"类似的故事,每年都会在高考录取季上演。崔庆涛们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上大学,也得益于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健全。
 
据介绍,我国的学生资助工作做到了"三个全覆盖",即各个教育阶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基本做到了"应助尽助",在我国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截至 2018 年 8 月 31 日,已经有 384 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合同总金额 275 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贷款发放金额;截至 9 月 4 日,高校已报到新生中有 13.6% 的学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指出,资助工作要从过去主要帮助解决学生学习费用的经济资助,发展到更加注重资助育人的新模式上,教育和引导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正确面对困难。
 
免费师范生 升级为公费师范生
 
试行了十年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 试行 ) 》废止了。2018 年 8 月,《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 ( 以下简称《办法》 ) 颁布,其标志着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升级为新时代的"公费教育"。
 
截至 2017 年,已累计招收免费师范生 10.1 万人,在校就读 3.1 万人,毕业履约 7 万人,其中 90% 到中西部省份中小学任教,许多中西部地区中小学实现了接收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毕业生"零的突破"。
 
之所以在此时出台《办法》,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亟待在招生录取、人才培养、就业履约、履约管理、条件保障等环节进一步完善政策。
 
此次"升级",将公费师范生的履约年限由 10 年缩减到了 6 年,公费师范生享受免缴学费、住宿费和补助生活费"两免一补"公费培养,以及毕业后安排就业并保证入编入岗等优惠政策。"免费师范生"成为历史,但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的努力,还在继续。
 
这块屏幕 可能改变命运吗?
 
2018 年年底的一篇关于远程教育的报道,引发了社会大讨论。
 
两百余所贫困地区中学通过观看直播,和名校成都七中同步上课。多年来,有的学校出了省状元,有的本科升学率涨了几倍。屏幕,真的能够拉近本该差异悬殊的教育的水平线吗?
 
有人认为,它看似不合常理,但奇迹确实发生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杰夫研究成都七中网课模式十余年,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远程直播班是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给到弱势群体,让偏远民族地区的孩子看到了希望。有人认为,这是夸大了技术的力量。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研究员高政提醒,在讨论贫困地区有多少学生考上名校时,还要注意国家政策这一"变量"—— 2012 年起,教育部等部委联合设计并实施了针对农村贫困地区的三个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进入这些专项计划的学生,名校录取分数线可以下降几十到上百分。"与理念的更新相比,技术所能带来的影响有限。"高政说。
 
不管屏幕究竟能不能改变命运,但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偏远地区的教育质量问题。加大教育投入,发展普惠教育,增强当地师资才是治本之策。

(编辑:牡丹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